教育随笔-创设开放游戏场所-公共游戏区域
在日复一日的学习、工作生活中,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?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,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,不需要华丽的辞藻,没有严密的结构,随心写。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随笔-创设开放游戏场所-公共游戏区域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任何一位幼儿都离不开游戏,游戏是幼儿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活动,它贯穿于整个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之中,在游戏中,幼儿的个性、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都得以充分的张扬。在游戏中,他们大脑兴奋、思维活跃、无拘无束,游戏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,而且能培养幼儿的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。因此,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、自由、适宜的活动场地,才能让幼儿的游戏开展得到更好的保障。
我园是一所占地面积少的公办园,幼儿人数多,室内活动密度大,各班的家具、器材等物品摆放又占据了部分活动空间。如何创设高效的、互动的.游戏区域,是我们一直思索的课题,我们立足实际条件,因地制宜,结合幼儿的需要及兴趣点,在班与班之间、园内大厅、走廊等公共区域,充分利用场地,设立开放性的游戏区域,空间和材料全园共享,游戏玩法各自不同。公共游戏区的设置不仅提高了教育资源包括空间资源、材料资源、人力资源的使用率,而且对于幼儿的主动建构能力有很大提高。
一、场地上的开放性
在公共区域中,我们利用公共区本身的地形特点,节约空间,利用空间,因地制宜地开设“魅力桐城”、“农家乐”、“爱心医院”、“我型我秀”、“小小旅游车”等游戏主题。在“魅力桐城”中,将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融入游戏中,幼儿在制作、出售、购买等互动性的环节中,既了解了家乡文化又促进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。在“农家乐”、“爱心医院”中,老师从墙面到材料,创设了一个适宜的情境。幼儿一走进区域,就会被游戏中的主题氛围所感染,深入情境中。在这些公共区域中,幼儿一览无遗,只要三五个人在一起就可以互相合作游戏。这种公共区域的设置,是常态的,幼儿可以和幼儿之间游戏,也可以利用入园、离园时间和家长们玩上一会,促进了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。
二、游戏形式上的开放性
公共游戏区域使幼儿有了面对不同的人、事物及情境的机会,从而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空间,随着交往对象的改变,幼儿不得不面对更复杂的问题情境,班与班之间呈现了合作、竞争、谦让等现象,让幼儿获得了更丰富的体验。在游戏形式上,我们鼓励不光是同龄幼儿之间的互动,还有混龄幼儿之间的共享和合作。
(一)共享活动。在共享活动中,让一部分幼儿的活动成果成为其他幼儿的游戏材料。在“农家乐”中,一部分幼儿参与菜肴的制作,在卡纸上画出菜品,再剪下,然后将这些菜放入生菜区,供“顾客”点菜,“大厨”烧炒。因为小班幼儿游戏建构能力较弱,我们便让中大班的小朋友进行一些游戏材料的补充制件,丰富游戏环境,以便小班幼儿更好地游戏,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,共同提高了游戏水平。
(二)合作活动.在合作活动中幼儿参加同一区域活动,按照角色分工合作。在“小小旅游车”中,有负责开车的“司机”,负责解说的“导游”,景点的“管理人员”,只有分工合作,才能将旅客安全送达。同龄幼儿之间要分工合作,混龄幼儿之间更是以大带小,以小促大,获得更丰富的体验。
公共游戏区域的设置,大大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和社会活动经验,提高了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率,也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。我们正尝试在更广泛、更深入的层面上,开设公共游戏区,以充分利用幼儿园、社会等资源,努力实践综合环境的整合,更好地创设幼儿快乐游戏的氛围。